EAP心法|領導必修課,是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心

領導,核心思想強調「人必須活在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裡」,並認為「太過於理智、缺乏同理心都無法成為好的主管」,這次為您帶來培訓現場,獨特且深刻的人文關懷視角。
「 當一位主管,最需要學習的,不是如何管人,而是如何理解人。」
在高度競爭的銷售職場中,主管往往肩負龐大的業績壓力,同時也承擔著團隊的穩定與士氣。多數新任主管來自一線優秀業務員,他們熟悉產品、擅長成交,卻常常在帶領團隊時感到挫折——原本的「個人成功模式」,似乎無法複製到團隊管理上。這不只是技能轉換的問題,而是心理歷程與思維模式的巨大變化。
「領導,是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心。」這句話說得簡單,卻道出一個被忽略的真相:許多主管太過理性或壓抑感受,忽略了情緒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。當我們急著解決問題、達成目標,往往忘了,人不是只用理智運作的機器,而是有情緒、有需求、有渴望被理解的生命體。
領導必修心法 3 大關鍵點
- 情緒穩定力:
真正的領導力,從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開始。身為主管,若無法辨識自己的焦慮、憤怒、無力,就容易在壓力下情緒失控、做出錯誤判斷,甚至傷害部屬關係。我們都需要一套能讓自己先穩定下來的情緒覺察與照顧機制——不論是正念呼吸、情緒標籤,或是學習觀察自己的身體訊號,這些簡單的技巧,都是穩定領導力的基礎。
- 深度傾聽力:
除了覺察自己,懂得「看見他人」同樣重要。有些主管認為溝通是下指令,卻忽略了傾聽與理解的力量。當部屬說「最近壓力很大」,你是回答「大家都一樣」還是說「聽起來真的不好受,你還好嗎?」這之間的差異,不只是技巧的差別,而是心態的差別——你是否願意真正走進對方的世界?
- 心理視角:
同理心 ≠ 放水。同理心,不是溫吞、也不是放水,而是站在對方立場,理解其背後的心理動力。例如,一位表現下滑的業務員,可能不是偷懶,而是正經歷家庭問題;一位不敢發言的部屬,也許是過去的經驗讓他害怕出錯。當我們學會用心理社會的角度看待人,就更能找到適切的方式引導與支持。
領導的本質,是一種關係,而關係的核心是信任。當主管願意展現真誠、示弱、甚至承認自己的不完美,反而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。研究顯示,一個具備心理安全感的團隊,不但績效更高,也更具創新力與抗壓力。這樣的氛圍,並非來自強勢領導,而是來自不斷的理解、接納與支持。
在銷售這樣講究目標與數字的環境中,我們更需要提醒自己:績效是結果,人心才是起點。
主管不只是指揮者,更是團隊的情緒引導者,是那個帶頭建立文化、點燃動機的人。
給正在領導路上的你
如果你是一位剛升任的主管,或是在領導路上感到迷惘,不妨問問自己幾個問題:
- 我最近的一次情緒波動是什麼?我有好好處理它嗎?
- 我的部屬有哪些行為,是我還沒有真正理解背後原因的?
- 我的團隊氣氛,是我想要的樣子嗎?我有什麼可以調整的?
- 在忙碌與壓力之中,我是否還記得——每個人都是一個需要被看見的「人」?
人文領導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選擇:選擇在快速追求績效的同時,不忘溫柔地對待人心。
我們相信,當主管開始理解自己,也願意理解他人,那麼真正的領導力,才會在團隊之間流動,讓每一位成員不只是努力工作,更感受到被尊重、被支持、被信任。
因為,一個有溫度的主管,才能帶出一個有力量的團隊。
—— 以樂管顧,陪你走進更深的領導旅程。
作者-康麗娟
-以樂管理顧問公司 總經理
-台灣全球天賦研究協會 副理事長
-GTRC天賦研究諮詢師
-DEAP第九期獲證
【 以員工幸福為樂,以企業永續發展為樂 】
企業相關服務,歡迎聯繫諮詢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