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R在ESG扮演的角色:永續的人才,才有永續的企業

2024 Dec 17

在當今企業競爭愈發激烈的時代,環境、社會與公司治理(Environmental, Social, and Governance, ESG)成為了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標準。作為 HR 團隊的一員,你們在推動 ESG 目標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因為我們深知,只有擁有永續的人才,企業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發展。而員工協助方案(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, EAP)正是幫助我們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工具。


永續的人才:EAP 提升員工福祉
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依賴於環境和財務上的努力,更取決於我們如何關注和培育人才。EAP 方案通過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務,如心理健康諮詢、財務指導和法律援助等,幫助員工應對各種挑戰,從而提升他們的整體生活質量和工作滿意度。


當我們的員工感受到來自企業的支持與關懷,他們的忠誠度和工作投入度也會隨之增加。這些積極的影響不僅促進了員工個人的成長,也為企業長期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因此,我們的 EAP 方案不僅是關於短期的員工福祉,更是關於創造一個長期可持續的企業文化。


HR的角色:推動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
HR 團隊在推動社會責任(Social Responsibility)和公司治理(Corporate Governance)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。透過 EAP,HR 可以幫助公司建立一個健康且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,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得到應有的支持和發展機會。


EAP 的實施也體現了我們對高標準倫理規範的承諾。通過提供保密的支持服務,我們保障了員工的隱私,這有助於提升企業內部的信任感和透明度。同時,EAP 方案還幫助我們減少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可能產生的風險,從而提升公司治理的有效性。


結論:永續的企業始於永續的人才
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始於每一位員工的持續成長與福祉。EAP 方案作為支持員工、推動 ESG 目標的重要工具,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一願景。HR 團隊在推動這一進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,因為你們的努力將直接影響企業的長期成功與可持續性。


我們應該更加重視 EAP 方案的推廣與應用,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從中受益,從而為實現「永續的人才,才有永續的企業」這一目標貢獻力量。未來,讓我們繼續攜手合作,共同推動企業邁向更高的 ESG 標準,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。


作者: service 2025 Aug 1
領導,核心思想強調「人必須活在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裡」,並認為「太過於理智、缺乏同理心都無法成為好的主管」,這次為您帶來培訓現場,獨特且深刻的人文關懷視角。 「 當一位主管,最需要學習的,不是如何管人,而是如何理解人。」 在高度競爭的銷售職場中,主管往往肩負龐大的業績壓力,同時也承擔著團隊的穩定與士氣。多數新任主管來自一線優秀業務員,他們熟悉產品、擅長成交,卻常常在帶領團隊時感到挫折——原本的「個人成功模式」,似乎無法複製到團隊管理上。這不只是技能轉換的問題,而是心理歷程與思維模式的巨大變化。 「領導,是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心。」這句話說得簡單,卻道出一個被忽略的真相:許多主管太過理性或壓抑感受,忽略了情緒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。當我們急著解決問題、達成目標,往往忘了,人不是只用理智運作的機器,而是有情緒、有需求、有渴望被理解的生命體。 領導必修心法 3 大關鍵點 情緒穩定力 : 真正的領導力,從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開始。身為主管,若無法辨識自己的焦慮、憤怒、無力,就容易在壓力下情緒失控、做出錯誤判斷,甚至傷害部屬關係。我們都需要一套能讓自己先穩定下來的情緒覺察與照顧機制——不論是正念呼吸、情緒標籤,或是學習觀察自己的身體訊號,這些簡單的技巧,都是穩定領導力的基礎。 深度傾聽力 : 除了覺察自己,懂得「看見他人」同樣重要。有些主管認為溝通是下指令,卻忽略了傾聽與理解的力量。當部屬說「最近壓力很大」,你是回答「大家都一樣」還是說「聽起來真的不好受,你還好嗎?」這之間的差異,不只是技巧的差別,而是心態的差別——你是否願意真正走進對方的世界? 心理視角 : 同理心 ≠ 放水。同理心,不是溫吞、也不是放水,而是站在對方立場,理解其背後的心理動力。例如,一位表現下滑的業務員,可能不是偷懶,而是正經歷家庭問題;一位不敢發言的部屬,也許是過去的經驗讓他害怕出錯。當我們學會用心理社會的角度看待人,就更能找到適切的方式引導與支持。 領導的本質,是一種關係,而關係的核心是信任。當主管願意展現真誠、示弱、甚至承認自己的不完美,反而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。研究顯示,一個具備心理安全感的團隊,不但績效更高,也更具創新力與抗壓力。這樣的氛圍,並非來自強勢領導,而是來自不斷的理解、接納與支持。 在銷售這樣講究目標與數字的環境中,我們更需要提醒自己:績效是結果,人心才是起點。 主管不只是指揮者,更是團隊的情緒引導者,是那個帶頭建立文化、點燃動機的人。 給正在領導路上的你 如果你是一位剛升任的主管,或是在領導路上感到迷惘,不妨問問自己幾個問題: 我最近的一次情緒波動是什麼?我有好好處理它嗎? 我的部屬有哪些行為,是我還沒有真正理解背後原因的? 我的團隊氣氛,是我想要的樣子嗎?我有什麼可以調整的? 在忙碌與壓力之中,我是否還記得——每個人都是一個需要被看見的「人」? 人文領導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選擇:選擇在快速追求績效的同時,不忘溫柔地對待人心。 我們相信,當主管開始理解自己,也願意理解他人,那麼真正的領導力,才會在團隊之間流動,讓每一位成員不只是努力工作,更感受到被尊重、被支持、被信任。 因為,一個有溫度的主管,才能帶出一個有力量的團隊。 —— 以樂管顧,陪你走進更深的領導旅程。 作者-康麗娟 -以樂管理顧問公司 總經理 -台灣全球天賦研究協會 副理事長 -GTRC天賦研究諮詢師 -DEAP第九期獲證 【 以員工幸福為樂,以企業永續發展為樂 】 企業相關服務,歡迎聯繫諮詢
作者: service 2025 Jul 25
客製化EAP才是企業的真正解方 一、【案例現場】預算導向的EAP服務迷思 在許多企業的認知中,EAP(員工協助方案)常被視為一項「附加福利」或「軟性支出」。因此,在導入EAP服務時,許多企業的決策模式往往是「預算導向」——即根據既定的預算規模,選擇EAP服務供應商提供的「套裝方案」。這些套裝方案通常包含固定幾項服務,例如基礎的心理諮詢時數、少數幾場講座,或是標準化的線上資源平台。 這樣的決策過程,看似效率高,符合成本效益,實則埋下隱患。企業可能認為:「我有多少錢,就買多少服務,這樣最簡單。」而EAP服務供應商也習慣性地提供分級式的「罐頭套餐」,從入門級到旗艦級,明碼標價,讓企業根據預算直接勾選。 然而,這種模式忽略了一個核心問題:每家企業的組織文化、員工組成、行業特性、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都是獨一無二的。 一家高科技公司與一家傳統製造業公司,其員工的心理健康需求、壓力來源、甚至是偏好的溝通方式,都可能截然不同。如果僅僅將EAP視為一個標準化的「產品」,按照價格來購買,那麼所提供的服務很可能無法精準觸及企業的「痛點」,最終導致EAP成效不彰,甚至被員工視為可有可無的「紙上福利」。 當服務不符合實際需求時,即便投入了預算,EAP的「使用率」可能不高,「滿意度」也難以提升,最終企業對EAP的價值產生疑慮,認為其是「花錢沒效果」的項目。 二、【EAP專業解說】從「需求調查」出發的客製化EAP 真正的EAP價值,體現在其「客製化」的能力上。EAP服務供應商的角色,不應僅僅是銷售既定產品,而更應是企業的「策略夥伴」,透過深入的診斷與評估,為企業量身打造專屬的EAP解決方案。這個過程的核心,不是「先討論價格」,而是「先討論需求」。 專業的客製化EAP服務,通常會經歷以下關鍵階段: 1.深入需求調查與組織診斷 全面性訪談: EAP顧問團隊會主動與企業的各層級人員進行訪談,包括高階主管、人資部門、各部門主管以及基層員工代表。目的是了解企業的現狀、組織文化、面臨的挑戰(例如高離職率、特定部門壓力過大、內部衝突頻繁等)。 數據分析: 收集並分析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數據,如員工流失率、缺勤率、績效考核數據、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(若有NPS等指標也會納入考量),從中找出潛在的心理健康風險點。 匿名問卷與焦點團體: 透過設計針對性的匿名問卷或組織焦點團體討論,更深入地了解員工的真實困擾、壓力來源、對心理健康服務的期待與偏好,並排除員工的顧慮。 企業文化與行業特性分析: 了解企業所在的行業特性(如高壓、高工時、快速變動等)以及獨特的企業文化,這些都是影響員工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。 2.基於診斷結果的方案設計 量身打造服務組合: 根據調查診斷的結果,EAP顧問會提出一套高度客製化的服務組合,可能包含: 特定主題的心理諮詢: 例如針對科技業的「職業倦怠諮詢」、針對服務業的「情緒勞動管理諮詢」等。 專屬培訓工作坊: 針對企業內部存在的具體問題(如跨部門溝通障礙、主管壓力管理、應對變化韌性等),設計專屬的培訓課程。 差異化宣傳推廣: 考量員工特性(如年輕化、國際化等),採用最能觸及他們的宣傳方式,如設計創新的線上互動活動、多語言宣傳材料等。 危機應變客製化流程: 針對企業可能的危機類型(如資安事件、組織變革、重大事故等),制定詳細的危機介入與支持方案。 服務模式的彈性化: 考量企業員工的工作模式(如遠端工作者比例、海外分公司等),提供線上、線下、團體或一對一等多元服務模式,確保服務的可及性。 3.效益評估與持續優化 建立評估指標: 不僅是服務使用率,更會建立與企業需求掛鉤的效益評估指標,例如:特定部門的離職率變化、壓力相關請假天數、員工滿意度變化、主管EAP轉介率等。 定期檢視與調整: EAP服務並非一勞永逸,而是需要與企業保持長期合作,定期檢視服務成效,並根據企業發展和員工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和優化。 三、【筆者觀點】客製化EAP:從「費用」到「投資」 EAP服務的推動,不應停留在「套裝」和「預算」的思維,而應轉變為一種「策略性投資」的視角。一家真正重視人才、追求永續發展的企業,會將EAP視為提升人力資本價值、強化組織韌性的關鍵工具。 精準投入,效益最大化 當EAP服務是為企業量身訂做時,每一分預算都能被更有效地運用,精準地解決企業面臨的痛點。這避免了購買不必要的服務,也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,真正實現「把錢花在刀口上」。 提升員工感知價值 當員工感受到EAP服務是真正了解並回應他們的需求時,他們對服務的信任度和使用意願會大幅提升。這不僅增加了EAP的實際效益,也強化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。 強化企業雇主品牌 能夠提供高度客製化EAP服務的企業,會向市場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:這是一家真正關心員工福祉、願意為人才投入資源的公司。這無疑能大大提升企業在人才市場中的吸引力,鞏固雇主品牌形象。 實現長期共贏 客製化EAP的導入,是EAP服務供應商與企業之間建立「夥伴關係」的起點。EAP供應商不再是單純的服務提供者,而是企業在員工心理健康管理領域的「外部智囊」。這種深度合作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,不斷調整與進化,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。 因此,當企業考慮導入EAP時,真正的對話不應從「我能花多少錢」開始,而是應當從「我們企業和員工真正的需求是什麼?」開始。透過嚴謹的需求調查和診斷,與專業EAP服務供應商共同探索,才能找到最適合企業的、真正有意義的客製化EAP解決方案。這不僅是EAP服務成效的保障,更是企業在未來競爭中,確保「人」這項最重要資產健康的關鍵戰略。 您認為企業在進行EAP需求調查時,最容易忽略哪些重要的環節或問題呢? 作者-以樂管顧社工師督導 黃宣融 -專長團體治療、個別諮詢與社區精神復健...等 -曾擔任美商CDS EAP方案負責人 以樂管顧以EAP專業陪伴企業打造幸福職場,讓員工在工作中被理解、被支持、被成就。 【 以員工幸福為樂,以企業永續發展為樂 】 企業相關服務,歡迎聯繫諮詢
作者: service 2025 Jul 18
推動EAP必須由上而下 一、【案例現場】新手主管培訓的良好反響與深層隱憂 在企業推廣EAP(員工協助方案)的過程中,培訓往往是提升員工福祉和組織效能的重要環節。一家大型企業機構近期為其新任主管們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培訓課程,其中一堂關鍵課程聚焦於「主管情緒控制與人文管理」。課程旨在強調主管在面對業績壓力時,如何先「看見員工這個人」,意即在數字背後,重視人文關懷與員工情緒管理,避免將負面壓力直接傳導給團隊。 這堂課程設計精良,內容深入淺出,案例引人深思。授課過程中,學員們積極參與討論,氛圍熱絡,課後回饋也普遍反映課程「很有幫助」、「收穫良多」,對提升自身情緒管理能力和理解人文管理的重要性給予了高度肯定。從表面上看,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內部培訓,為EAP的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 然而,令人遺憾的是,在培訓進行的過程中,該集團負責主要管理的最高階主管(例如總經理或事業群總裁等)並未出席。EAP小組最初認為,可能是由於高階主管行程繁忙,難以配合。但在後續透過分析學員回饋單時,一個令人震驚且深具啟發性的訊息浮現了:多位學員在匿名回饋中不約而同地指出,在企業內部,真正導致員工普遍高壓、情緒低落、產生負面情緒的「最大壓力源」,恰恰就是那位缺席的高階主管。 二、【EAP專業解說】情緒壓力傳導鏈與「由上而下」的必要性 這個出乎意料的發現,讓EAP小組意識到,即便基層主管的培訓再成功,如果組織的「源頭」——高階主管——本身是壓力的主要製造者,那麼任何自下而上的努力都可能事倍功半,甚至難以觸及問題的根本。這揭示了企業內部情緒壓力的傳導鏈:高階主管的行為模式與管理風格,往往是影響整個組織氛圍和員工心理健康的關鍵。 EAP的推動,必須根植於對企業組織運作模式的深刻理解。在本案例中,高階主管的缺席以及後續揭露的「壓力源」身份,證明了以下EAP推動的關鍵原則: 情緒與壓力傳導的頂層效應: 組織中的壓力與情緒,往往會從高層向下傳導。當最高管理者本身是壓力源時,即便中層和基層主管學會了情緒管理,他們所面對的「源頭壓力」依然存在,這使得他們很難真正實踐所學,甚至可能因此產生「知行合一」的困境。員工感知到的負面情緒,最終還是來自於最高管理層的風格。 EAP推動的「承諾」與「示範」: EAP的有效推動,需要企業高層的明確承諾與親身示範。高階主管的參與,不僅是給予EAP服務的「背書」,更是向全體員工傳達「公司確實重視員工福祉」的強烈信號。他們的缺席,反而可能讓員工質疑EAP的真正目的,甚至認為其流於形式。 管理風格的深層影響: 高階主管的管理風格、價值觀以及他們如何應對壓力和情緒,會潛移默化地塑造企業的文化。如果高階主管本身缺乏情緒控制或人文關懷,那麼再多的中基層培訓也難以扭轉整體文化,因為員工會觀察到「說一套做一套」的現象,導致信任度下降。 解決問題的源頭性: EAP服務的核心是解決問題。如果問題的源頭在於高階主管,那麼EAP的介入也必須能觸及到這個層面。僅僅培訓中低層,就像在下游不斷清理污染,卻沒有處理上游的污染源。 三、【筆者觀點】EAP推動:從上而下,方能見效 這起案例為EAP在企業的推動策略提供了深刻的啟示: EAP的推動,必須是「由上而下」的策略,而非僅僅「由下而上」的努力。 高階主管的參與是EAP成功的先決條件: 他們不僅是資源的提供者,更是文化和行為的塑造者。他們的理解、認可和親身參與,是EAP服務能被員工廣泛接受並發揮實效的基石。缺乏高階主管的參與,EAP很可能被視為一個獨立於核心管理的「附加服務」,難以真正融入企業的日常運作和管理體系。 針對高階主管的介入至關重要: EAP不應僅停留在為基層和中層主管提供培訓,而應思考如何設計針對高階主管的共識營、領導力發展工作坊,甚至提供高階主管個人的諮詢與教練服務(Executive Coaching)。這並非指責或挑戰高階主管,而是將其視為組織健康的重要環節,協助他們提升自我覺察能力,優化管理風格,從而成為正向情緒與壓力的「傳導者」,而非「製造者」。 EAP是企業文化的風向標: EAP服務的推廣與實踐,其實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當企業高層真正從戰略高度理解並支持EAP時,它就能有效地轉化為一種關懷員工、重視人文的企業文化,進而提升員工滿意度、忠誠度,最終回饋於企業的整體績效與永續發展。 總結而言,這次新手主管培訓的經驗,雖然在學員層面取得了良好的反響,卻意外地揭示了EAP推動的深層挑戰。它明確指出,若要EAP真正發揮效能,就必須首先爭取到高階主管的理解與支持,將其從策略的頂層開始向下貫徹。只有當領導者率先「看見人」,並身體力行地展現情緒管理與人文關懷時,EAP才能在企業土壤中生根發芽,結出豐碩的果實,為所有員工創造一個真正健康、支持性的工作環境。  作者-以樂管顧社工師督導 黃宣融 -專長團體治療、個別諮詢與社區精神復健..等 -曾擔任美商CDS EAP方案負責人 以樂管顧以EAP專業陪伴企業打造幸福職場,讓員工在工作中被理解、被支持、被成就。 【 以員工幸福為樂,以企業永續發展為樂 】 企業相關服務,歡迎聯繫諮詢
閱讀更多